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宁津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88年,是县域内唯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占地206亩,总建筑面11万平方米,现有电梯分校和附属幼儿园两个直属办学点。现有教职工344人,其中齐鲁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兼职教研员1人,省教学创新团队成员28人,德州市首席技师3人,另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20人,在校生超4000人。学校开设14大专业,拥有91个实训基地(室),实训场地总面积达35500平方米,配备总值7000余万元的实训实验设备,建有2个山东省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4000人。
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服务主导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全力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重点围绕“一金一木”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三万人才大培训”等中心工作,精准发挥“双师型”师资多,“厂校一体”基础强,主动扛起“做实社会培训”和“提升技能水平”的大旗,营造了党群干部“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干事氛围,开创了“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生动局面,打响了“以德塑人、以技立身”的党建品牌,擦亮了德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招牌。
学校办学实绩受到主流媒体持续关注,《中国教育报》《民生周刊》《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办学经验。在德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年度办学质量监测中,连续三年稳居全市中职学校前三强,具体斩获A档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一名的进阶式佳绩,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14大专业,品牌引领,特色突出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技术、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航空服务、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电子商务、陶瓷设计与制作技术、幼儿保育、杂技与魔术表演、康复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木业产品加工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共14个专业。其中,电梯、陶艺、会计三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色化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先后被评为德州市示范性专业。目前,学校所设专业与县域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的匹配度达90%以上。《基于电梯专业“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的实战——以宁津职专电梯学校为例》成功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3—2024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
目前,学校有机械加工技术、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会计事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计算机应用7个与省内优质高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办学成果方面,学校连续三年实现升学就业双优:本科上线率42%,专科上线率98%,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100%。近三年师生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0项,其中教师团队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课程建设成效显著,4门精品课程入选省级共享资源库,出版教材5部,建成精品在线课程2门。学校创新实践的“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创新探索并实践的“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获省人大及教育厅领导表扬。
二、产教融合,服务企业,赋能产业
学校和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宁津电梯学校,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积极推行“双导师”制。
宁津电梯学校是全国第一家把专业直接建在企业内的电梯专门学校,校企依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互聘互兼,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推行“校、市、省、国家”四级大赛机制,师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
近8年探索与实践,学校培育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电梯技能人才。电梯分校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中等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探索教科研基地”,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教学团队入选“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团队荣获“德州市改革创新先行者”荣誉称号。
学校主动调研县域电梯产业用人需求,主动与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合力开展电梯检验员、检验师培训业务。学校牵头组织“黄河流域电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启动仪式,组织成立“黄河流域电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德州市电梯行业产教联合体)”理事会,助力县域电梯行业开创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宁津电梯学校助力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成功入选首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2025年)名单,并帮助企业获得20万元建设经费。2023年技能大师工作室考核工作中,该工作室是山东省3所之一、德州市唯一一所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工作室。
学校顺利成为全国农村现代商贸流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乡村振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机械行业工业软件与数字化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等5个共同体的常务理事单位。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六届电梯工程技术赛项决赛中,荣获“两金一银”。
三、重点项目,精准发力,持续推进
学校在主动调研县域机械产业、行业、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落实2023年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0)中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具体要求,主动加强与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山东凯斯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山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的力度。学校投资1200余万元,购置并安装21台/套的先进机加工设备,建成占地1260平方米的宁津县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校中厂”,成为德州市“机械技术制造类教研基地”。
“校中厂”为山东凯斯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度达到0.01mm的轴座等产品得到了凯斯锐技术部门的一致认可,并已成为该家企业的“免检”供货商。
“校中厂”加工中心生产区为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试加工的阀体样件尺寸精度高,得到了美华公司和阀门认证机构的一致好评,助推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美国UL认证的企业,帮助企业获得3万套减压阀订单。
四、社会培训,精准调研,促进发展
学校建立“培训中心+优质企业+专业部”联动机制,开创性实践完善“一体二服五步”的社会培训模式:一个主体——社会培训中心;服务两类对象——企业和非企业;五个步骤——精准调研,集体备课,开展培训,定期回访,备课提升。
通过该模式,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了“三维五步”的社会培训模式,形成了“入企、引企、入社”的培训体系,助力企业员工提升业务能力,帮助乡镇居民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学校围绕县域健身器材、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主动深入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健身器材龙头企业)、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实现了培训课程与培训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学校引入德州创优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力开展特种作业、工伤预防及安全生产等培训业务。学校定期在社区、乡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宣传活动,依需设班,循环设班,目前开展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养老护理员、互联网营销师、西式面点等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学员满意率达90%以上。2021年学校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2023年学校案例《给“弱势群体”充电,把“家庭能量”激活——宁津职专融合产训教服务专业技能培训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入选全国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名单。
学校搭建了证书权威的学历提升平台——宁津开放大学。目前开设包括金融学、法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15个本科以及开放大数据技术、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等28个专科专业。
五、三全育人,五位一体,成效显著
学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营造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育人环境。学校创新实施班级“8S”管理体系,落实精细化、人文化、自主化的“三化”管理目标,完善“早操前到位、课前到位、课堂到位、餐前到位、晚自习前到位、午晚休到位”的全员育人体系,落实“深入课堂、深入餐厅、深入宿舍、深入学校周边、深入实习企业”的管理要求,打造了专任教师、班主任、学生骨干、学生家长、企业人员“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队伍;融通了“入学到离校”“高一到高三”“实习、实训到升学、就业”的全过程育人路径;从校园生活、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红色教育等21个维度探索,构建了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近30项学生管理规范被德州市教体局印发推广。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数字素养建设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打造校园“家”文化,建设幸福校园》荣获山东省特色学校建设优秀案例一等奖。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学校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继续做强“一金一木”相关专业,认真落实“三万人才大培训”行动,主动服务县域机械、农机企业出海,全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新担当。